山西信息港
您的位置:山西信息港首页 > 资讯 > 正文

真力 Genelec G Two 有源音箱测评报告 「Soomal」

真力 Genelec G系列是从8000系列书架箱演变转向家用的一个系列,从小到大按数字命名,从1-5。我们今天测评的这款是G Two,3/4英寸高音+4英寸低音的组合,高音与低音的功率分别为50瓦。G Two以上尺寸按真力定位算得上家庭使用中的客厅音箱,而G Two 4英寸低音的大小虽然让它在桌面上没有G one那么小巧,但似乎也还算合适。G Two音箱按单只销售,售价5000元人民币一只,感谢网友提供送测样机。真力为G系列准备了F系列低音炮,当然也可以组建多声道系统。

  • 样机来源:网友送测
    样机类型:市售量产版
    是否商业关系:否
真力 Genelec G Two 有源音箱测评报告  「Soomal」

真力 Genelec G Two 有源音箱

市场定位

对于真力的音箱,Soomal谈不上熟悉,仔细认真的使用这还算第一次,虽然真力名声很大,很容易在展会、商场听到,但那样的记忆比较模糊。G Two其实对标的是8000系列最新一代的8000d中的8020d,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音箱的功率来到了50w+50w的配置[额定功率60瓦,声功率100瓦],前一代似乎是没有的。在如此小巧体积下有这么大功率伺候,还是很值得期待,再加上如果组建立体声双声道,可是两只双单声道配置,功率的储备真的在同样尺寸下对手不多。

而G Two的售价每只5000元也确实不低,这次为了学习这对音箱,研究了一下类似专业品牌市场,似乎能有如此品牌溢价的音箱在这个定位上也是只此真力一家,丹拿的整体价位可能都要比真力便宜2成左右。而Eve Audio价格就是真力一半了。在入门桌面小箱子上,Yamaha/JBL其实已经开始走“听个响”路线,竟然都主要在做千元级市场。想想真力只不过是一家1978年成立的公司,能抢占并利用好这块特别的HiFi与专业交集的市场,让产品拥有挺大的品牌溢价还是挺有意思。

想要找一款G one、G Two大小的高品质音箱其实越来越困难,我们在整整两年前测过EVE Audio SilverCone SC203,这款要比G Two更小售价不到5000元一对。而惠威、声荟可能还有一些类似老产品和它相似。创新Creative似乎也保留了几款小音箱,但品质肯定不是这个档次的。漫步者的S880和这个稍微有点像。对于追求高品质桌面的用户来说,想选一对好音箱还真不容易。

技术特色

言归正传,先来看看真力的一些技术和产品特色。真力G Two应该可以确认核心技术肯定和8020d一样,也就是说G系列和真力最著名的8000系列是拥有同样核心技术的,毕竟8000系列已经有好几代的积累了。

真力 Genelec G Two 有源音箱测评报告  「Soomal」

真力 Genelec G Two 有源音箱

MDE技术:首先G Two音箱使用压铸铝制的箱体,这算个卖点,毕竟这么做箱体的音箱在市场里应该是找不到了。仔细观察G Two音箱可以发现它的箱体形状、比例还是和传统音箱很不一样。如果以一个长方体来看G Two,那么它肚中间部分四条竖直边都有些向外的弧度,二顶面和底面也是中间高四角低的弧线型。整体感觉圆滚滚?如果是更小的G One估计这种圆滚滚的印象更明显些。

真力 Genelec G Two 有源音箱测评报告  「Soomal」

真力 Genelec G Two 有源音箱-金属膜球顶高音

真力 Genelec G Two 有源音箱测评报告  「Soomal」

真力 Genelec G Two 有源音箱-中低音单元

整体来说,真力将这套箱体外形部分的设计称之为MDE技术。即最小箱体衍射技术:这套技术保证了音箱整体的频响平直,带有弧度的正面和侧面减少了音箱边缘的衍射,让相位表现更准,定位更为准确。

而再仔细来看它的前面板,尤其高音扬声器部分,就引出了真力的第一个著名技术——DCW。

DCW技术:DCW技术即声波指向控制。根据官方介绍,这是指音箱提供更好的指向性的相关技术。估计主要与音箱高音扬声器部分周围以及箱体的形状设计相关。它可以提供比传统音箱更广的指向性,并保证离轴指向下的高品质,所以理论上说再更多的位置上可以听到真力音箱都有更好、更稳定的表现。同时也可以减少房间环境对声音的影响。在8000系列中,真力官方会给出相关频响指标。G Two没有给,但应该也是一回事。

倒相管:关于倒相管设计,我们找不到清晰度较高的图,不过可以从真力官方网站看到,它的倒相开孔虽然从外面看没什么特别,位于后侧上方。而内部是一条占据了很大体积的竖直向下,和音箱箱体等高的倒相管。这应该也算是真力的特色之一吧。

除此之外,在G Two上标配了用于接触桌面的支架,叫做Iso-Pod支架,应该也是老传统了。支架可以小范围的在一个弧度的轨道上前后移动,从而可以带来小范围的仰角变化。同时,支架的接触部分用了很厚的香蕉皮腿,所以有避震的作用。在固定方式上,真力也有一套自己在专业领域积累下来的标准,例如背面都留有的螺丝孔位,不但可以上各种专业支架,真力也提供了小巧的桌面支架供选择。

功能体验

回到产品本身的体验环节。G Two的外观还是比较小巧的,不过追求极致小巧还有G One可以选择,4英寸摆在比较小的桌子上其实还有点显大?音箱的功能设计比较简单,后侧有一个RCA输入和3孔D型的交流电输入接口,官方会标配3.5mm转RCA和单独RCA-RCA的音频连接线和电源线。值得一提的是,这个RCA接口的位置很紧凑,如果是发烧友想换高档插头,得稍微小心点,如果太粗或者有加阻尼的接触设计,插拔起来会很麻烦。

真力 Genelec G Two 有源音箱测评报告  「Soomal」

真力 Genelec G Two 有源音箱-跳线控制一些功能

音箱背面有一套跳线,就是各种功能的开与关。除了一个自动识别信号是否输入的节能功能和前面板Led指示灯开关外,其他的设置都与听音相关。首先,输入灵敏度的选择,两档:0或-10dB,这个设置比8000系列更少。不过,G Two即便在最大灵敏度下,2Vrms输入,也不会特别爆炸,甚至应付一个3米以上聆听距离的应用还会略显不太够,所以反而不用特别担心输入灵敏度问题。

真力 Genelec G Two 有源音箱测评报告  「Soomal」

真力 Genelec G Two 有源音箱-官方频响图

包括几种状态,说明见文章

Tabletop开关,打开后减少因为放在桌面所带来的桌面反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在使用中还是比较明显的。主要是如果打算放在一个写字台,办公桌上,当正常打字姿势,或身体靠前坐正,手臂放在桌面这种距离聆听时,有大量的桌面反射低频传出。真力官方也给出了这个开关后的频响曲线,大概减弱的是[100-400Hz]附近的强度。

Low Bass有一个-4dB开关,Bass有两个-2dB和-4dB开关,即组合可以衰减6dB。具体用法,真力官方给出了是否靠近墙角、是否靠近墙面等选项给用户参考。也许老烧发烧友会根据自己耳朵去做选择,但别小看真力的这套建议,带给用户的不仅仅是设置时的信任感,而且也是引导用户正确使用自己的产品。因为在聊天中,送测网友谈到这些设置,而认为像漫步者这样提供了高低音增益而不做引导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仔细想想确实有一定道理,而且很有道理。

主观听感与总结

虽说使用指引很有道理……但也免不了我们折腾。不管是不是靠墙,是不是靠墙角,是不是摆在专门音箱架子上,还是摆在桌面,我们都折腾了一番。当然,最终测试环境仍然锁定书桌,小房间内完成,聆听距离1.5米以内。声卡使用Macbook Pro 3.5mm直接输出和Monitor 09作为参考。客厅使用,聆听距离3米,音源使用Matrix Audio Element-M。没有很好的对比对象,就不对比了。

真力 Genelec G Two 有源音箱测评报告  「Soomal」

真力 Genelec G Two 有源音箱

设置影响:这里还是简单说说几套跳线设置的影响。第一,-10dBFS的输入灵敏度切换,由于送测样品比较贵重,所以我们没有做输入灵敏度最大电压的测试。不过实际使用来看,对于Element-M 1.8Vrms的输出,即便是0dBFS的灵敏度档位,在20平米以上,2.5米-3米聆听距离,G Two音箱的输出功率是不太够的。使用环境最好控制在20平米以内,最重要的是聆听距离应该在2米以内为好,这样可以感受到音箱爆发力。毕竟和它对应的8020d也是近场监听的定位。

桌面发射跳线设置挺重要,如果你习惯一边打字一边听音乐,或者桌面的材质、桌面较大,那第一次低频的反射都挺直接,所以放在书桌上使用,人靠得近了低频量确实有点多。官方给出了修正前后的频响曲线,应该是很准确的。要避免这个情况,可能需要更宽的书桌,更大的显示器,这样你可以离桌面远一些。或者购买更高一些的音箱支架。所以,即便在桌面使用,也不要把耳朵的垂直位置太靠近桌面边缘。

Low Bass的两项,就是微调较低的低频,整体来说可以根据环境来调,也可以根据喜欢的风格来调。但G Two比较好的地方就是功率实在是比较充沛,所以即便这6个dB全都不衰减,那么控制力也是足够好的。

声音表现:G Two拥有每只音箱50w+50w的声功率和60瓦的电源额定功率,对于这么小尺寸音箱,又是2米以内的近场使用,功率相当充沛。功率优势明显,例如相比漫步者S880,惠威H系列等。G系列除了最大8英寸的Five之外,均使用3/4英寸的金属球顶高音,不知道更大尺寸的是否会尺寸一样但功率不同?从G Two表现来看,虽然这是一只金属振膜的高音,但它的风格和调校还是在尽量避免让人听出金属的味道。这个控制的力度要比漫步者的S系列金属振膜控制力度还大。所以,在金属振膜里,这是一个特别不太注重极高频延伸细节,和完全不那么张扬的金属高音。甚至搭配很刺激的音源,高频也是控制的很好,表现出内敛甚至有些温和的一面。

G Two的高频要比我们熟悉的很多金属球顶高音收敛的多,哪怕搭配很入门的音源也有足够好的解析力以及稳定的层次,大声压下在合适的使用环境下表现的张力不错,毫无尖锐感毛刺感,推测在分频DSP处理上对极高频部分做了一些控制。既然没有了生硬和毛刺感,所以这个高音听起来就不会干涩,虽然是内敛中性的风格,但即便在很中性音源下也表现出比较温和的一面。只是极高频部分的解析力确实比较一般,但考虑到大多数会作为近场使用,这样的设计应该更可靠。不容易出差错。

G Two的中频中高频衔接很好,几乎找不到痕迹也找不到弱点。输出功率的优势从中频开始表现的更为明显,虽然它还不可能越级到和AirPulse A100抗衡,但比较明显的强于S880还是容易做到。G Two的中频人声表现的温和,相对比较舒展,细节方面无法抗衡平板或带式扬声器,但人声表现的解析力足够好,声音扎实,结像清晰立体。风格上,相比HiFi追求的舒展要稍偏紧了一些,但后延瞬态稳定,真实,也让声音显得大多数时候都相当从容。在表现大动态交响乐时,其实G Two没什么问题,功率太够了,声音稳定,层次清晰。但是非要让这样的音乐在一个书桌上表现稳定,真的难为了音箱,环境,和聆听者的姿势应该更为重要。比如你可以放低你的椅子靠背,放松仰着听。总比坐直了趴着听强得多。当然,越往低频,功率优势就越大。

G Two的低频有明显的中性风格,声音比较紧凑,而且对下潜较深部分的控制的痕迹很明显,这不是贬义,这个听起来也许是箱体的特色,也许是分频的特色,总之和传统一些音箱在较低低频瞬态控制上有听明显区别。声音瞬态速度并不快,但收的又相当利落。就是说,刚开始听到它的低频还以为会是偏软的风格,但又可以迅速收住。这个连AirPulse A100也做不到。G Two的低频力度很足,同样又是考验聆听姿势和环境的地方,要有好的表现,就不能趴着听,得离桌面稍微远一点。

不过中频和低频部分的声音风格、动态、厚度等受音源影响就比较大了。

音源搭配:我们使用Element-M和Monitor 09搭配G Two,最大感觉变化在于中频和低频的动态、层次,甚至一些细节方面都有所不同。它们会让G Two的中频动态相比普通笔记本输入有一定的提升,声音一下就撑开了,形态明显不是一个级别。而中低频和低频,声音厚度、解析力也可以明显至少上一个层次。当然,G Two虽然有真力特别的倒相结构设计,以及非常充沛的功率。但它也不是那种夸张类型的音箱,它的低频的能力无论下潜还是量感,仍然是4英寸箱子的水平,当然,是一对2x50瓦声功率4英寸箱子的水平。有这样功率的中低音配置的音箱其实不多。

总结

正如前文所述,在如今的音响市场中真力的产品定位可谓独树一帜,万元级左右市场品牌溢价最高也是真力,很难找到HiFi品牌、监听品牌有对应的竞品。外观风格也恰好符合近年来的简约淡雅风格的桌面布置。从专业监听走向普通高端用户的桌面,以及从桌面再度深入到家庭,应该是G系列的定位,其实也是无数音响厂商想做的事。G Two的价格要比8000d系列更贵,其中差别没有体验过,但应该是一个级别的。其实也是不少用户最终会选择对应的8000d系列的缘故。

真力的金属振膜高音没有超出预期,不可能挑战平板高音和带式高音。但不知道是不是真力留了后手,例如在G Four和G Five上,有90瓦和120瓦的高音功率。而整体表现,符合在8000d系列上8020d的定位,在一个桌面哪怕是较大桌面,2米左右聆听距离,15平米左右使用空间G Two拥有强大的储备功率,声音中性稳健,低频有力干净,层次清晰,控制力出色,高音内敛有很好的音源适应性。整体风格中性温和,又有4英寸类似体积箱体下足够强劲的动态。当然,价格真的是有点贵啊。

来源:

推荐阅读:重庆之窗